主办单位:湖北美术馆、湖北美术学院
展览时间:2025年4月11日——5月5日
展览地点:湖北美术馆负一楼特展厅
开幕时间:2025年4月11日下午4:30
开幕地点:湖北美术馆一楼公共大厅
策展人:孙振华
展览总监:周峰
艺术总监:傅中望
学术主持:冀少峰
展览统筹:刘力英、胡莺
策展团队:夏梓、李玉娟
展览设计:乔杰、周琦、田野
宣传推广:夏梓、符坚、曾静
展览收藏:马文婷、张丽、章后仪
展务运输:何淑君、简杰
展览会务:黄利、李煜婷
公共普及:雷雅婷、刘海梦
在“韧”与“忍”中前行——读万里驰的雕塑
冀少峰 湖北美术馆馆长
理解阅读万里驰的雕塑并非易事。阅读者很难用清晰的一句话对他的雕塑进行准确的归类。不固守一种风格,没有成熟的艺术样式,多元与多样的雕塑形态,诉说着雕塑的鲜活与生动。不被定义,难以归类,恰恰是万里驰雕塑的视觉特质,浸润在雕塑中的“韧”与“忍”的精神气质既扑面而来,又的确感染侵袭着每一个置身其雕塑中阅读者的心灵。
熟悉万里驰的人都知道,他有着曲折的从艺经历和求学经历,他的求学和从艺经历充满着艰辛艰苦与艰难。如果没有对艺术的那份坚韧、坚守与坚持,如果没有对艺术的执着和一往情深,那就不会有今天万里驰的艺术样貌。如果没有对惯习的雕塑的清规戒律的“忍”,这种隐忍表现在生活上时,特别是面对暴力倾向,有时简单的一句话“可以了,你不要太过分”,那种隐忍,那种平静中的蓄势待发的力量,但却胜似点燃愤怒却又散发出的那种蛮力,令阅读者久久难以忘怀。万里驰在平静中的确隐忍着一种强大的力量,这种隐忍,不是胆怯,而是放下,放下无意义的争吵和强词夺理,积蓄有效的能量,向着自己心目中的目标砥砺前行。由此阅读者不难发现,“韧”与“忍”不仅如影随形伴随着万里驰默默前行,同时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万里驰视觉叙事的重要特质,因为“韧”与“忍”的隐含性特质不仅渗透在他的生命的不同时段,也渗透在他的不同形态的雕塑中,更成为他的一种生活态度和生命哲学。恰恰是在雕塑艺术中的那股“韧”劲,让阅读者开始慢慢走进万里驰雕塑艺术那异彩纷呈的世界。其实,走进了万里驰的雕塑艺术,也就走进了万里驰的内心世界。而面对纷纭变幻的现实世界,他又以一种“忍”的品质低调前行,特别是当内心的期待,内在的价值与艺术的外在期待发生断裂时,要么陷入迷茫和虚无不能自拔,如果没有“忍”的耐心就不会赋以艺术亦或说生命以新的价值,唯有等待时机,从而开创出属于自我的雕塑世界。
生活中的万里驰的确不善言表,甚至有些社恐,交流时亦会面红耳赤,“环顾左右而言他”,但朴实朴素倔强,特别是自己和自己较劲的那股“轴”劲,认准的方向或事情毅然决然,绝不轻言放弃。他非常相信自己的选择,在隐忍的背后有种难以觉察对艺术和人生的冲动与。真诚灵动简洁,诉说着自我对当代社会和艺术人生的真诚思考和讲述。
他的雕塑非常讲究质感,但又不追求具体的形态,在不规则的形态中游弋穿行,放飞着自我的关于雕塑艺术和人生的无尽想象,放飞着自我奔放的。他是那种对任何材料都能信手拈来,不讲究材料是否奢华,亦没有华丽的词藻,宏伟的叙事和雕塑纪念碑的永恒性。空间结构随心随性,散淡不装,而“不装”亦构成其视觉表达的品格与底色。水泥、纸浆这些低廉材料的信手拈来,雕塑表达中的质朴空灵与飘逸,不规则的形态中,传递给阅读者的是一种浪漫的思绪和超然的想象,多情多义中讲述着生活中的冒险传奇经历,多元多样中讲述着关于雕塑艺术表达中那种不安分和不循规蹈矩的品质。不追求细节的完美,有时常常以一种残缺或破损的状态昭示着某种无名的伤痛。这是一种对生活的渴望和对艺术的痴迷亦或说癫狂,亦是自我在激变的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种孤独的坚守和在不确定中的茫然与期待。这和他那不规则形态,不具体的表达,不被定义的、不受规则束缚的视觉讲述有着某种暗合亦或说天然的接近。其实,经过初识万里驰的少言寡言的特征后,再识他时,会越来越发现他,真诚善良平实平和安静,更贴近自然。他用最简单的元素,最质朴的语言讲述着自己的心里话就像人要倾诉,他是用自我真诚的心灵去亲近自然,融入社会,进行视觉上的表达。在真情流动中讲述着自我在雕塑艺术表达中的一次次求新求变。每一次的转型带来的都是自我在视觉研究范式上的更新与努力。他不厌其烦带来的是用精擅于用平凡的材料讲述着艺术的光晕。一次次雕塑形态的蜕变,变化的是材料,不变的是浸润其间的创作的四溢,实则是在观念上的升华。他内心始终沿着自我认定的认准的方向前行。他相信自我的选择,弥漫其间的那种坚韧与坚毅,隐忍与坚守不仅激励着他,成就着他,这也使万里驰始终保持着自我对艺术的清醒认知。
坦诚真切,勇于突破关于雕塑艺术的程式化禁锢,超越雕塑的概念给定,他没有回归传统和古典雕塑,亦没有以一种激进的锋芒挑战当代艺术,他以一种对材料驾轻就熟般的敏感,亦或说对于一种结构关系上的敏感把握,没有多余的素材,没有叙事,没有意义,纯粹简洁生动,但绝不简单,经得起细读与细品,那种真诚与亲近扑面而来。伴随着他的视觉讲述,自觉不自觉也就进入到万里驰的雕塑世界里。他和流行时尚的艺术形式亦有种疏离,喧嚣热闹的艺术市场和他也没啥联系,学院的藩篱,规则的束缚,都难以抑制他内心那颗躁动的炽热的心灵。难能可贵的是,他更远离意识形态的纷扰。但笃实隐忍与坚韧,讲出了他内心的那种倔强和不随波逐流的那种精神诉求,讲出了自己对自由生活方式的追寻和自由的精神。比如在《所有的理想都是这样的》(混凝土、儿童玩具,160cm×45cm×3cm×4cm,2009)当儿童玩具伴随着混凝土的交织,以一种四联屏方式呈现给阅读者时,一种天真童趣及逝者如斯的生命观,人的生命就是这样一点点被侵蚀得无影无踪。人生短暂,青春远离,伤感如叶嘉莹那首《寄生草》:“聊为雪泥鸿爪画像。映危栏一片斜阳暮,绕长堤两行垂柳疏,看长江浩浩流难住,对青山点点愁无数。问征鸿字字归何处?俺则待满天涯踏遍少年游,向人间种棵相思树。”
他的《生命的形态》(综合纸浆,尺寸可变,2018 - 2021),《不倔》系列(综合纸浆,180cm×210cm×50cm,2025),看似树叶的脆弱与孤单,散发出的却是一种“不甘”与“挣扎”“坚韧”与“隐忍”。如果再和之前的创作,连同2007年创作的《瓶子》(石膏、铸铜,2007),还有2009年创作的带有万里驰辨识度的《躯体》(钢筋、混凝土,2009),不难发现,这些雕塑表达虽然都没有一个具体的所指,但阅读者还是能感知体察到万里驰雕塑艺术所带来的那种孤独、不甘与挣扎的交织混搭与交融所散发的那种不倔与顽强的坚守与坚持,朴实无华与生动灵秀的精神状态。
由此,阅读者再回望万里驰的雕塑艺术时,亦可清晰发现,坚韧与隐忍贯穿了他的求学从艺经历的全过程,不甘与挣扎则构成了万里驰视觉叙事的关键词,不安分不循规蹈矩、不求具体、信手拈来、质朴自然、真诚灵动而有当代的情理与韵致则构成了万里驰视觉表达的主要特质。
梁思成说得好:“艺术之始,雕塑为先。”
部 分 作 品
《不倔1》
综合纸浆、铝丝、铁丝网
180cmx210cmx50cm
2025
《大梦》
综合纸浆、树枝、工具板
630cmx240cmx30cm
2024
《应和2》侧面
综合纸浆、钢丝网、不锈钢丝
84cmx110cmx276cm
2022-2024
《雁南飞》
综合纸浆、铝丝
50cmx80cmx20cm
2019
《幻影-灵山》
综合纸浆、水泥、油漆桶、铝丝、螺栓
103cmx105cmx232cm
2016
《真言》
纸浆、铁丝、木板
40cmx1800cmx6
2015
《楚》
综合纸浆、铝丝
40cmx32cmx150cm
2015
《躯体》
钢筋、混凝土
40cmx40cmx65cm
2009
《所有的理想都是这样的》
钢筋、混凝土、纸浆、儿童玩具
160cmx45cmx3cm
2009
艺 术 家 简 介
1976年出生于江西省余干县
湖北美术学院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副教授。
2001-2006 中国美术学院 雕塑系
2006-2009 中国美术学院 中德学院
2018-2019 萨斯卡切温大学访问学者
参展
城市流体-武汉双年展
第十二、十四届全国美展
东方·经纬第十六届中韩雕塑展
“回收设计与碳中和”手工艺作品展
“百分百”- 武汉·2021东湖国际生态雕塑双年展
第一、二、三届湖北省青年雕塑大展
首届中国写意雕塑作品展
第七届国际袖珍雕塑展
太原国际雕塑双年展
上海青年艺术博览会
沧海一“塑”- 中国当代雕塑作品邀请展等展览
获奖
2015年度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
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提名奖
第一、二、三届湖北省青年雕塑大展“十佳奖”
入选第一、二批湖北省美术人才培养工程
作品被湖北美术馆等重要机构收藏
骑行
2013-2024年,先后骑行至鄂藏尼高原、中朝俄边境、环、欧洲、滇藏、鄂东、青海、川藏、鄂西等地